哈尔滨工业大学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构建思政实践、科研实践、职涯实践,国情社情民情实践互促互补的“大思政”实践育人格局,不断探索拓宽实习实践新路径,建设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

今年夏天,哈工大13369名师生、1335支团队足迹遍及31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大海到戈壁,从基层到军营,从高楼大厦到田间地头,从实验台前到生产一线,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10月15日,哈工大召开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总结各类实践的优秀经验,表彰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哈工大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哈工大供图)

思政实践 坚定强国志

今年暑期,“智启北大荒 科技兴农梦”思政实践团来到建三江。8位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带领学生们感受黑土地,建功新龙江。专业课教师现场演示如何通过“空天地”遥感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提升农业精细化作业水平等。在这堂“行走的思政课”中,学子们对北大荒精神有了更生动的感知,对自己所学专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有了更真切的认识,许多学子把发现的问题带回去,作为课题深入研究,立下了以科技助力龙江振兴的远大志向。

“智启北大荒 科技兴农梦”实践团师生听第二代北大荒人周德华讲授他与水稻的不解之缘(哈工大供图)

前不久,刚刚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前往北京、拉萨、林芝等地开展实践。实践团走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制造厂,深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嫦娥”系列的探月之路。在全国第一条高原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上,聆听C881列车长讲述拉林铁路建设背后的故事,深刻体会铁路建设对西藏发展的重大意义,感悟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发展取得的成就。

学生工作部曲拥措姆老师讲述实践经历(哈工大供图)

“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强国建设的一线实践,我的调研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毕业后我希望自己可以回到家乡,为西藏的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旦增郎真说。

职涯实践 找准职涯报国初心

阿卜杜海比尔现在是哈工大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前年暑期,他跟随“心怀‘国之大者’,筑梦交通强国”实践团前往新疆开展实践。当看到交通在推动新疆发展中的作用,他深感自己所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立志攻读博士、毕业后回家乡建设大美新疆。今年暑期,他又一次跟随实践团赴新疆调研行业现状,深入项目一线,开展道路工程实验研究和材料设计工作。“当最后一块儿沥青混合料被压实在家乡的路面时,我两年前决定攻读博士的初心在此刻具象化。”阿卜杜海比尔说。未来,他立志深耕科研沃土,投身交通强国建设,为新疆交通事业注入哈工大青年力量。

“心怀‘国之大者’,筑梦交通强国”实践团调研北黄公路项目拌合站(哈工大供图)

“我真正领悟了‘千言万语,不如下地走走’,只有真正的走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让理想落地开花……”第三批沂源县政务实习队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旭说。今年暑期,“淄淄不倦,智汇沂源”政务实习实践团在农业农村局、交通局等10余个部门开展30天的政务实习。围绕“乡村振兴”与“山区养老”两个课题开展相关调研,深入走访9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4家党政机关,调研范围覆盖12个乡镇产业,6类城市产业,3种山区养老模式,开展两场专题汇报,形成各类书面文字5万余字,围绕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和山区养老提出合理化建议50余条。

科研实践 实践报国行

今年暑期,“担当初心使命,践行材料强国”实践团走进航天院所、领军企业、创新赛场和国际交流一线。学生在产业前沿“触摸”科技发展,在“真刀真枪”中提升科研能力,在交流合作中拓宽国际视野,以真材实料共铸“材料强国”,传递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动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黄陆军表示,实践既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抓好实践育人,意义十分重要。科研实践是培养杰出人才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深入企业,才能摸准科技问题最真实的需求,才能引导学生把握前进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加速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杰出人才。

“担当初心使命,践行材料强国”实践团师生深入企业走访参观(哈工大供图)

今年暑期,“铸国之重器,谱计算人生”实践团共派出12支实践小分队、29名教师、142名本硕博学生前往北京、上海、成都等地,走访63家航天国防、央国企等重点用人单位,深度对接科研合作和人才输送。师生亲眼见证计算学科赋能成果,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等重点领域难题,树立与国家战略一起同题共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理想抱负,争做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代言人。

柏桥村致富带头人张炳芬带领团队考察荔枝园(哈工大供图)

“我们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创新精神,持续推动‘荔翠净源·工大领航’计划,探索乡村环境治理的新模式。”深圳校区“柏桥乡韵,工大助荔”实践团成员、深圳校区2023级本科生周珂妤说。今年暑期,她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荔枝之乡——柏桥村,在与当地合作社社长、古树守护人、基层干部等人的交流中,深入了解柏桥村的发展之路。他们发挥专业特长,为当地生态建设建言献策,提出“荔翠净源·工大领航”计划,通过智水先锋、绿艺领航、荔净未来三大系列产品,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持续为柏桥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哈工大青年力量。

国情社情民情实践 激发爱国情

今年暑期,学院组织国家级人才、“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等25名优秀教师代表参加“寻先辈足迹,悟长征精神,担强国使命”实践团,围绕长征历史、时代发展、强国战略等多个维度讲解实景“大思政课”;发挥校友企业力量,邀请12家航天国防重点单位的企业专家、校友与学子们深入交流,引导机电青年积极投身国家重点领域建设,为锻造新质生产力贡献青年力量。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实景思政,学子们深切感悟哈工大青年的青春使命与责任担当。

“矢志国防,守护万疆”实践团师生观摩戚继光舰停靠码头(哈工大供图)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在祖国的军舰上度过一段时间。”今年暑期,哈工大首届“深蓝启航”体验式航海实习实践团登上了海军戚继光舰,体验了许多“人生第一次”。参与舰艇勤务、近距离观看起锚抛锚、体验舢板训练……通过这次实践,学子们对海军战士们的生活有了直观的了解,更被海军官兵的顽强精神深深感染;重温戚继光的爱国情怀,树立投身国防事业的宏伟志向。“我们在海军舰艇上真切体验着海军战士的辛苦,看到了他们为了守卫祖国海疆敢于战天斗地、不惧风雨的精气神。”退役大学生士兵、基础学部2021级本科生邓紫康说。

“筑梦乡村 美丽中国”实践团先后前往福建宁德、江西抚州、黑龙江黑河等地的11个传统村落,开展了为期29天的实践。他们设计了霍童镇“溪山行旅图”旅游线路,开发了平度村基于“南北平度”特殊亲缘关系的特色文旅模式,设计了“童小狮”“西兴乡 万事兴”等IP形象设计三套,策划了“哈工大-霍童乡村振兴双年展”“逊克县雾凇冰雪文化节”等在网络“爆火”的文化活动。回到学校后,实践团成员发起成立了乡村振兴研习社社团,吸引更多的哈工大青年学子聚焦到乡村振兴事业上去。“在乡村的广阔田野上,我们不断找到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将建筑与设计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做乡村振兴‘真试卷’,答乡村振兴‘真考题’。”建筑与设计学院2022级本科生闫煜堃说。

建筑与设计学院2022级本科生闫煜堃讲述实践经历(哈工大供图)

今年的实践团中,还有一支别开生面的队伍,他们就是“行走中国,金秀足迹”一校三区中外学生实践团。他们跨越3000多公里,来到哈工大的定点帮扶地广西金秀,探访传统村落、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金秀民族小学支教……国际教育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MUMTAZ ALI HASAN来到哈工大学习已经10年了,“哈工大的老师和同学们不仅帮助我适应新环境、学习中国文化,还鼓励我体验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十年间,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也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他说,将继续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哈工大学子发扬奋斗精神,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淬炼理想,学习新知,磨砺本领,锤炼意志,在内心深处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火热实践中闪耀光芒。(张又元)

编辑:马俊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