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术后第二天,60岁的徐女士(化名)胸腔引流管顺利拔除,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胸外科病房里下床活动。然而就在几天前,潜藏在她左肺上叶的磨玻璃结节被确诊为早期肺癌,一度让她与家人陷入沉痛的担忧中。而这次能够顺利而且精准地接受治疗,正是得益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胸外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赵峻教授团队共建的“科室医联体”,京哈专家共同会诊后联合开展手术,极大提升了徐女士今后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周期。
“云端会诊”(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供图)
由于徐女士既往有结缔组织病史,病情复杂,以往这类患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精准治疗,常需外地求医,耗时耗力。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胸外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成立“科室医联体”后,为本地患者提供了新的诊疗平台,避免患者奔波劳苦,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互补。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胸外科戴天宁主任迅速行动启动这一会诊机制,并联合CT室赵林涛主任在医院成立的数字化多学科会诊中心与赵峻教授进行“云端会诊”,进行三维影像重建等分析。经专家全面评估,确诊为早期肺癌,并制定“左肺上叶舌段及尖后C亚段联合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的精准手术方案。该术式在彻底清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肺功能,保障术后生活质量。
进行手术(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供图)
6月27日,赵峻教授赶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两地胸外科专家共同进行手术。手术采用微创技术,仅切除病变肺段,避免传统“大开胸”创伤。术后第二天,徐女士拔除胸腔引流管。戴天宁主任介绍:“科室医联体让北京专家‘零距离’指导,手术更精准、更安全。患者少跑腿,术后还能快速回归正常生活,使患者受益。”
本次医联体合作以“学科共建、技术共享、患者获益”为宗旨,直击近年来肺癌发病率持续攀升、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均衡的痛点。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坚力量,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峻团队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将加速提升医院在肺癌等疾病诊疗上的规范化、精准化与微创化水平。(苏航 李晓晖)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