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9月1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报道,碧空万里,日暮云高。初秋的同江,金色稻浪波涛涌,田园风光醉游人,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9月12日,“乘‘东极铁路’看大国粮仓—发现最美铁路”采访团一行50余人跟随K5103次列车踏上素有“塞北小江南”美誉的北国边陲小城同江市,亲身感受栉风沐雨的一年中,这片充满神奇魅力的土地上,人们收获的喜悦和欢畅。

同江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两江交汇处南岸,这里居住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赫哲族。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赫哲族人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渔猎文化。当赫哲族人外出捕鱼狩猎回到宿营地之后,人们会燃起篝火,唱起伊玛堪。

赫哲族旅客验刷身份证(央广网发 侯继尧 摄)

“喜事接二连三,同江就迎来了首趟客运列车,也结束了这里多年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吴宝臣说,赫哲族民众抢救保护伊玛堪的意识空前增强,再加上同江开通了客运列车,交通的便捷让许多省外的民众也慕名来到同江学习伊玛堪,“现在我收了20多位学生,他们有辽宁的、吉林的,最远的来自广州。我有决心培养好传承人,把这一民族文化传承好。”

赫哲族旅客乘坐K5103次列车前往目的地(央广网发 侯继尧 摄)

据介绍,2016年初,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对同江铁路进行维护和检修,对同江火车站站房进行全面改造升级,设置了独立售票厅和候车厅,配备了安检、售票及旅客服务等设备设施,为旅客列车开行创造了条件。

铁路交通的便捷,不仅将伊玛堪的优美旋律传到了祖国各地,同时也带动了同江特色旅游及民族文化的快速发展。如今,同江的旅游业越做越大,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变化。因旅游业而生活富足的赫哲人深深感受到这一点。街津口赫哲族乡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乡党委书记付斌介绍说,现在全乡有赫哲族537人,赫哲族贫困户18户,已于2019年全部脱贫。

赫哲族鱼皮技艺传承人岑立杰在生活的村子里开了一间鱼皮画店,还制作鱼皮工艺品,“小时候做鱼皮衣,是因为没有布料做衣服,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靠这个致富。现在乘坐火车来我们这里旅游人越来越多,赶上旺季时,我一天能卖出500多件工艺品。”岑立杰说。

同江当地的赫哲人旅行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接待的旅游团多半都是选择火车到达同江,乘坐火车来同江旅游是很多游客旅行选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的是感受穿行在三江平原上的独特体验,“2018年,随着哈佳铁路的开行,省外游客乘动车到达佳木斯后可直接换乘普客到达同江,现在我们旅行社每天经铁路运输接待的旅游团人数都在200人以上,铁路运输为同江旅游业发展增添很多亮点。”

独特的赫哲族风貌,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来这里休闲、度假,拉动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通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据同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8月末,同江市举办的“赫哲最美是街津——文化村迎宾节”活动共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41.2%,经铁路运输到达同江的省内外游客就达到近10万人次。

“听说这边有赫哲族的文化节,就乘坐火车跑过来看看。我是第一次来这里,从前听说鱼皮衣、鱼皮画,但是对赫哲族伊玛堪还是不太了解,过来一看,真的很神奇。”广东游客詹新悦兴奋地说。

2023年暑运期间,开往同江方向的旅客列车已经由过去的1对增加至现在的2对,三季度调图又增加了哈尔滨东至同江的K5101次列车,多趟次列车的开行,为省内外游客去往同江观光游览提供了便捷的选择方式。

同江铁路客运列车开通7年来,特别是开通了同江至哈尔滨的直达旅客列车,为同江市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同江观光旅游,为同江市的边境旅游业将会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曾几何时,“一条街、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是同江真实写照。如今,随着铁路大动脉的不断延伸,同江也畅通在新时代跃动的脉搏中,同江正焕发出成熟的颜色,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嬗变。

这个金秋,同江人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喜悦与欢畅。(张学鹏 侯继尧)

编辑:庞淼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