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2月11日消息(记者庞淼 李雪 实习记者陈渝)从哈尔滨市区到亚布力雪场,如何快速地点到点?为了保证往返于两个赛区的运动员、媒体记者等群体的顺畅通行,哈尔滨铁路局集团公司在亚冬会赛区间开行了“点对点”专线列车,为参赛观赛者提供了极大方便。2月10日,记者亲身体验了一下冰雪交通的“尔滨速度”。

火车站地面指示图标(央广网记者庞淼 摄)

标识清楚、服务贴心,这是记者进入哈尔滨站亚冬会候车区的最直观感受。

亚冬会专用通道(央广网记者庞淼 摄)

“新闻媒体专区”标识(央广网记者庞淼 摄)

志愿者引导登车(央广网记者庞淼 摄)

记者从进站到上车,沿着亚冬会专用通道的标识前行,全过程极其丝滑地到达了亚冬会新闻媒体候车专区。在整个过程中,随处可见志愿者的热心引导。为方便参赛运动员、赛事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出行,哈尔滨站、哈尔滨西站、亚布力西站等赛事抵离指定车站开放了售票专用窗口,提供了专用候车区域,设置了进出站专用流线,并增设了12306亚冬会出行服务专线。

旅客与乘务人员在亚冬专线列车上合影留念(央广网记者马俊玮 摄)

据中国铁路哈尔滨局统计,亚冬会期间,哈尔滨至亚布力高铁增至51列,普铁增至18列,运力保障充足,列车最快运行时间为1小时2分钟。同时,针对亚冬会和冰雪旅游出行需求,对滑雪器材存放装置实施了改造,每组动车组最多可存放36个滑雪器材包,增设了静音车厢、无障碍车厢和开放式餐吧,保障旅客顺畅通行。

值得一提的是,亚冬会期间还投入使用搭载北斗导航系统和毫米波雷达的自动驾驶除冰列车,这一中国自主研发技术,能够在暴风雪中自主清除轨道积雪,保障赛事期间高铁安全顺畅通行。

全新改造升级过后的亚布力西站同样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外观造型和内在装饰上都增添了很多亚冬会元素,站房面积可容纳的乘客数量也是过去的三倍。

引导员指引旅客出站(央广网记者庞淼 摄)

出站指引标识(央广网记者庞淼 摄)

记者下车后,就有专门的引导员进行指引出站。在车站的对面,还新建了一个公交枢纽站,优化了交通接驳路线后,可以保障旅客尽快抵达雪场。

哈尔滨机场(央广网发 哈尔滨机场集团供图)

除了铁路运输提升服务之外,哈尔滨还在航空、公路等多方面提升服务能力,保障亚冬出行。

航空方面,哈尔滨机场新增至北京、上海、东京、首尔、曼谷、新加坡、金边等14条航线,日吞吐能力提升至10万人次以上。新增了6个近机位廊桥、1个远机位登机口、30个值机柜台和11条海关安检共用通道。为了方便参会人员和游客落地换装,增设了32个换衣间。

运动员接驳车(央广网记者庞淼 摄)

赛事官方指定用车(央广网记者庞淼 摄)

公路方面,投入1090台大、中、小型车辆作为赛会保障车辆,并设计了82条保障线路,提供全时交通服务。哈尔滨市区共投放各类车辆约2.7万辆,同时延长了地铁和公交车的运营时间,满足参会人员和游客的出行需求。

从铁路的“点对点”专线列车,到机场新增航线;从公路的保障车队,到城市交通的优化调整,哈尔滨市在交通出行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一切不仅为运动员、媒体记者和游客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也为亚冬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赛事的推进,相信“尔滨”还将继续以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设施,为这场冰雪盛会保驾护航,让来自亚洲各地的朋友们感受到中国冰城的热情与魅力。

编辑:张瀚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