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时代楷模”杨士莪同志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是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他躬耕教坛,潜心科研七十余载,用毕生心血为中国水声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生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以“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的育人理念,培养了一批批挑大梁、担重任的科技人才。杨士莪院士是爱党报国、倾听海洋声音的杰出科学家,是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先锋模范,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秀代表。

报告会现场(哈尔滨工程大学供图)

报告会正式开始后,4位报告人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时代楷模”杨士莪院士的先进事迹。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石梅以《许党报国奉献终身》为题,讲述了“时代楷模”杨士莪院士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战略科学家、教书育人楷模,心有大我、赤诚报国,一生将忠诚投入万顷波涛,用智慧守护万里海疆,化热爱滋育万千“后浪”的光辉事迹。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院长乔钢以《一生听海 勇立潮头》为题,围绕吹响专业拓展的集结号、海上定靶的冲锋号、水声探海的进军号“三声号角”,讲述了杨士莪院士创建水声学科、研发水声定位方法和技术、担任南海水声综合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开展深海水声综合考察等学科专业建设、重大科研攻关的事迹,展示了杨士莪院士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的奋斗之路。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副教授郭俊媛以《有一种怀念,叫传承》为题,以一个禀受师恩的学生角度,讲述了杨士莪院士在课堂上“一站到底”、在学生科研路上担责护航、在海试现场激励科研团队、在生命最后一刻仍为学生答疑释惑等动人事迹,展现了作为一位备受尊敬和仰慕的“大先生”的育人情怀。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学院2022级研究生、哈军工纪念馆志愿讲解员郝兆辰以《一生只做一件事 惟船惟海惟国防》为题,介绍了哈军工纪念馆内的6件藏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共同感受杨士莪院士波澜壮阔的生命历程和高尚伟岸的人格魅力。

现场学生认真聆听(哈尔滨工程大学供图)

许党报国,一生听海。杨士莪院士亲历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三个时期,始终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杨士莪院士是哈军工精神的孕育者和践行者,他一生奋斗的历程和体现出的精神力量,正是对哈军工精神——“绝对忠诚、为军向战、敢为人先、严谨求实、攻坚克难、自信开放”这一精神内涵的最好诠释、最直接的体现,也生动展现了以杨士莪院士为代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师生“谋海济国”的使命担当。

报告会的最后,现场播放了杨士莪院士在建党百年之际朗声歌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带领全场观众一起回顾在庆祝建党百年的那一时刻,杨士莪院士作为一名6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

报告会在全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深受感动和教育,纷纷表示要以杨士莪院士为榜样,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拔尖人才,以实际行动为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全校上下要以杨士莪院士为榜样,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当先锋、作表率,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深刻把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战略部署,坚持‘五个坚持,五个注重’办学原则,奋力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人才队伍,大力培育新时代‘工学’人才,高标准打造船海核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说。(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

编辑:马俊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