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2月7日消息(记者李雪 张瀚予)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将于今晚在哈尔滨盛大开幕。从街头巷尾的亚冬元素,到火热的赛事筹备,从特许商品的热销风潮,到市民游客的冰雪狂欢,哈尔滨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一场冰雪文化与冰雪运动交融的盛会。
中央大街上的亚冬会倒计时装饰牌(央广网实习记者 吕诗恬 摄)
哈尔滨的街道、桥梁、机场等公共空间,早已被亚冬会的视觉符号填满。据统计,全市主会场周边已设置超过1万对灯杆对旗和9800对栅栏飘旗,开闭幕式场馆附近的灯饰亮化景观更是将夜晚的“冰城”装点得璀璨夺目。亚冬会会徽“超越”——融合短道速滑运动员身姿与哈尔滨市花丁香花的创意设计,成为城市中最醒目的标识,传递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
标语横幅装点着建筑物(央广网实习记者 吕诗恬 摄)
亚冬会主题巴士(央广网实习记者 陈渝 摄)
本届亚冬会会徽“超越”冰建(央广网发 刘晗 摄)
亚冬会特许商品早已激发市民和游客的购买热情。中央大街、龙塔等地的官方零售店内,吉祥物“滨滨”“妮妮”形象衍生品占据C位,毛绒玩具、帆布包等萌趣设计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据统计,首批12家零售店开业当天即售出近10万件商品,覆盖贵金属、非遗文创、体育用品等18个类别,推动亚冬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亚冬会特许零售店人来人往(央广网实习记者 吕诗恬 摄)
顾客挑选亚冬会标识商品(央广网实习记者 赵恩琪 摄)
亚冬会特许商品店(央广网实习记者 吕诗恬 摄)
为确保亚冬会赛事车辆优先、安全通行,尽可能减少对市民游客出行的影响,哈尔滨市启用阳明滩大道、友谊西路等28条道路上设置的亚冬会赛事专用车道。这些专用道路上均设置了醒目的亚冬会专用标识、专用车道交通标志、专用车道交通标线,过往机动车能够清晰识别并有序避让。哈尔滨火车站内也设立了亚冬会专用通道,方便参会人员出行。
亚冬会赛事专用车道(央广网发 哈尔滨2025年第9届亚冬会供图)
哈尔滨火车站站内的亚冬会专用通道(央广网实习记者 赵恩琪 摄)
同时,亚冬会期间,有超过2万名城市侧志愿者覆盖亚冬会赛事场馆周边、旅游景区、交通枢纽、服务行业等重点区域,为赛场外的城市运行提供服务保障。他们有的为行人指引路线,有的为游客作讲解,精通外语的志愿者为外国游客答疑解惑。
城市侧志愿者张丽梅介绍,仅防洪纪念塔周围,就有220余名志愿者轮班值岗,为游客及前来参赛的运动员提供帮助,城市内还建有56处志愿者服务站,提供手机充电、医疗药箱、热水等暖心便民服务。
城市侧志愿者为游客解答疑问(央广网实习记者 赵恩琪 摄)
城市侧志愿者为行人指路(央广网实习记者 赵恩琪 摄)
在亚冬会各个赛事场馆,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的志愿者,分布在语言服务、新闻媒体、竞赛领域、信息技术等16个领域,进行检票、信息登记、出入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337名高校志愿者在现场服务。
志愿者解答游客问询(央广网记者 庞淼 摄)
志愿者引导运动员回休息室(央广网发 哈尔滨2025年第9届亚冬会供图)
亚冬会服务台(央广网记者 庞淼 摄)
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冰上项目5个场馆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并已举办了多场亚冬会测试赛。亚冬会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群运行团队的设施经理于津樵介绍,目前场馆室温稳定在15℃左右,冰面温度严格控制在零下6℃至7℃之间,冰层厚度约3.7厘米,空气湿度保持在35%左右,完全符合国际滑联赛事标准。亚布力雪上赛区也已万事俱备,静候巅峰对决。
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央广网发 哈尔滨2025年第9届亚冬会供图)
哈尔滨冰球馆内浇冰现场(央广网发 王君宝 摄)
雪上赛区坡面障碍技巧场地和大跳台场地(央广网发 谢剑飞 摄)
“电压指示正常,用电负荷平稳”“变压器高低压侧及负荷配出回路各接点测温无异常,接点无过热现象”……2月4日20时,在亚冬会开闭幕式场馆内,客户侧电力保障服务专班工作人员杨旭东正在场馆配电室巡检供电设备。据了解,本届亚冬会将首次实现比赛场馆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测试赛及正赛期间100%绿电供应。170项亚冬会配套电网补强工程覆盖基建、配电、变电、输电等多个专业领域,在提升城市电网供电能力的同时,也为全绿电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员工在哈尔滨冰壶馆巡检供电设备(央广网发 何子健 摄)
国网黑龙江电力员工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大学生滑冰馆开展流动巡视(央广网发 于庆泉 摄)
第九届亚冬会的大幕即将拉开,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们相聚冰城,将在这里用拼搏与汗水书写冰雪传奇。哈尔滨也将逐梦前行、筑梦亚冬,以饱满的热情,奏响“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华彩乐章。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