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牡丹江11月30日消息(记者马俊玮 通讯员王安政)“要不是派出所民警耐心地说法讲情,我和邻居的‘梁子’肯定是越积越深,这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都不知道咋处。”两家握手言和后,牡丹江市五林镇村民老赵心底的这块“石头”总算放下了。

像这样的矛盾纠纷成功调解实例,在牡丹江市公安局阳明分局五林派出所还有很多。五林镇农村人口占比达93%,派出所民警转变服务思路、结合地域特点,通过建立案事件综合研判室、驻村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聚焦“零距离”服务、“云警务”服务和“不出户”服务,农村警务“个性版”元素愈加凸显。

畅通农村警务 全面打通指挥“中枢”

五林镇辖区面积500平方公里,34个村屯中生活着近五万村民,最远的村屯往返派出所要80多公里。地域面积大、辖区人口多,因拆迁、土地、婚恋等矛盾引发的问题纠纷频频出现。如何化解矛盾“危机”,让平安成为常态?五林镇派出所全体民警集思广益,经过磋商,一个打通农村警务指挥“中枢神经”,建设“综合指挥室”的想法逐渐清晰起来。

此后,五林镇派出所将辖区平安城市视频、村屯视频等216个点位纳入到指挥室平台系统统一管理,及时查看检索视频影像,为办案、服务群众提供一手资料;将镇内3个学校“一键式报警”系统接入指挥室,实现对学校周边和校园安全的动态实时掌控。同时,将反诈平台设置在指挥室,及时进行止付操作和信息数据的即时传递,精准快速挽损。

今年以来,警务指挥室成效显著,已成功预防7起电诈案件,为群众挽回20余万元经济损失。

创新管理手段 首创电动车“打码”入网

在五林镇,电动车是村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而且各家车辆的品牌、外观都很相似,经常因为“串骑”发生矛盾,一旦丢失也很难寻找失主。如何帮村民更好地保护家里的“大件”?派出所经过反复研讨,最终通过给车辆“打码”的方式,让电动车和车主“合二为一”。

派出所民警首先对电动车和车主基本信息进行登记,确保车辆的合法性。在取得完整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软件将信息转化成二维码,并将该财产信息添加到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系统中,实现了联网查询。现在,只要扫描车体上的二维码,就能马上获取车主信息,为侦查破案提供基础保障。

目前,五林派出所已经上门为镇内的127辆电动车进行了打码登记,后续工作仍在快速推进中。

民警和村民一团和气。牡丹江市公安局 供图

走好“最后一米” 驻村警务室守护农村更安全

“长兴村是个朝鲜族村,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在家的老人会说汉语的很少,我是朝鲜族民警,单位就把我派到长兴村了。”朴虎哲说。

因为语言障碍,村里的人都不太愿意亲自去所里办业务,自从朴虎哲和他的“民族警务室”落到了村里,八成以上的户政业务都是由他捎办代办。警务室落地两年来,朴虎哲也俨然成了“村里人”,不仅在语言上跟村民畅通无阻,感情上更是水乳交融。

由于辖区村屯布局分散、治安形势复杂,为了打通服务群众服务“最后一米”,五林派出所按照网格划分设立了长兴、大兴、五星3个中心警务区和24个驻村警务室,负责网格内案事件办理、矛盾纠纷调解、场所和消防管理等。

叫响“公安姓党”誓言的“党建警务室”;透出浓浓“人情味”的“兄弟、夫妻警务室”;奏响团结一家“和谐曲”的“民族警务室”……五林派出所民警们用真心、真情和真本领默默守护着乡村振兴路上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