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11月21日消息(记者乔仁慧 通讯员李华虹 曹玥)说起脑部疾病的诊断,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进行头部CT和核磁等辅助检查确诊,但不是所有脑部疾病都能通过这些辅助检查而确诊。随着医工结合的迅猛发展,Sino机器人成为了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临床检查和手术的“新武器”,为精准探究大脑奥秘开启了新的篇章。近一个月,66岁王先生(化名)因为头疼四处求医问诊,但进行了多次的头部CT和核磁检查都无法准确诊断,最终王先生来到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在Sino机器人辅助下对脑深部的病变进行了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免开颅、零出血,只通过头部1个绿豆粒大的小孔精准取出部分病变脑组织,进而揭开了脑内病变的神秘“面纱”,王先生最终得到了有效的救治。    

  

郭冕主任医师(左)利用Sino机器人为患者深部脑组织取活检

  最近这半年来,家住哈市,今年66岁的王先生被头疼折磨的痛不欲生。“这半年来总是头疼,最近疼的次数变多了而且每次疼的脑袋好像要裂开一样,我就赶紧来了医院,可走了好几家医院该做的检查也都做了,却没有医生能明确告诉我到底是怎么了,只是让我定期复查!”因为没有确诊,所以就无法采取有效治疗,导致被头疼折磨的王先生变得郁郁寡欢。

  半个月前经亲戚介绍,王先生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二病房。通过既往头部CT和核磁的检查,发现了右侧额叶上直径3cm大小的病变。神经外科二病房主任郑永日教授介绍,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神经内、外科医师决定是否手术以及后续如何治疗的依据。但只通过CT和核磁的检查,无法准确判断王先生头疼的病因,不排除是脑梗死、炎症或者肿瘤,因此需要进一步取病理判断肿物性质,才可以决定最终的治疗方案。

  征得患者同意后,郭冕主任医师结合术前的影像资料精准定位病变组织位置,在头皮处标记以规划手术部位和路径。术中,通过1个绿豆粒大小的小孔,在Sino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直达病灶位置取出部分病变脑组织。病变位置很深,还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合理的手术规划避免了脑内血管和重要组织的损伤。取出的病变组织经过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低级别胶质瘤,按照规范化诊疗指南的要求,王先生只需服用药物定期复查,不需要切除肿瘤。

  

依据机器人的术前手术规划和术中精准定位,仅仅通过一个绿豆粒大小的孔道便取出脑深部病变组织

  郭冕主任医师介绍,既往的立体定向手术采用有框架的手术,患者术前需要在脑部安置一个金属框架,患者不仅痛苦,而且给麻醉插管造成了不便,同时存在手术盲区不能完全到达脑内所有部位,风险较大。自从引进了Sino机器人以上问题都迎刃而解,术前用骨标记或者头皮标记精准定位病灶位置,误差在0.2mm左右;术中机器人手臂可以任意角度定位脑内任意部位,避开脑内功能区和重要血管,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

  “我都做好了开颅的准备,没想到竟然这么简单就把病给诊断了,真是解决了我一大心病,太感谢医生了。”王先生经过药物治疗头疼的毛病消失了,心情也变得开朗了起来。

  神经外科蒋传路教授表示,Sino机器人是我国首款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具有国际领先的无接触视觉定位、颅内血管三维重建、智能避障及触觉感知等先进技术。利用Sino机器人进行脑深部病变活检只是其功能的一小部分。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引进Sino机器人后,可以开展帕金森病脑深部电极植入术、脑内深部囊性病变抽吸以及Ommaya囊植入术、深部脑出血的抽吸引流手术、顽固性癫痫的SEEG手术和用以神经导航,辅助定位病变组织,为开颅手术指引了方向等,使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向精准诊疗时代迈进,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