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黑龙江大工匠”走进学院传承工匠精神

2019-06-14 18:4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哈尔滨6月14日消息(记者杨沼畔)2019年6月14日,黑龙江省各领域十位“龙江工匠”代表和十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走进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传承工匠精神。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职成〔2019〕11号,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细化为具体行动,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职业院校的独特作用,既是非遗传承事业所急,也是职教突破发展所需。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自身实际和地方非遗文化构建非遗教育体系,彰显校本特色与区域特色,做大、做强、做优区域非遗传承与保护产业,主动参与地方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培养非遗传承人,促进非遗市场化开发。围绕“保护匠心工艺,传承匠人精神”,不忘初心,传承工匠精神,打造“鲁班式”人才。

  不忘初心,传承“工匠精神”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首席技师引领带动作用,为弘扬工匠精神,推进全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技术技能工作,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技能水平在省内本职业(工种)中居前列的技能劳动者暨“龙江工匠”在建功标兵、立足本职、敬业奉献、贡献社会、创业创新、拼搏奋斗、筑梦前行,传承奉献、爱岗敬业、服务龙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催人奋进。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时代需要工匠精神,龙江振兴需要产业工人,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不忘初心,主动参与地方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学院聘请“龙江工匠”为客座教授,对接学院现有专业,传承“工匠精神”为新时代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彰显“龙江工匠”的时代担当。

  精益求精,塑造“工匠之魂”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保护匠心工艺 传承匠人精神”育人理念,打造“鲁班式”人才,构建系统科学的非遗传承课程体系,助推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特色化,开设非遗传承课程是职业院校传承非遗区别于传统师徒传承、走教育传承之路的首要之举。一是构建非遗传承通识课程,着眼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渊源及其蕴含的思想内涵、文化精髓,满足专业非技术性综合能力培养需求,开设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非遗通识课程,力求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度,厚植非遗文化底色。二是建设非遗传承专业课程体系,学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课程资源,适应新时代要求,将非遗技艺传承、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等教学内容“嵌入”专业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将非遗技能传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并组织编写非遗技能传承教材,推动专业技能和非遗技艺学习同步进行,打造非遗传承精品课程。此外,学校还探索建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学习社区等在线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库,搭建非遗文化终身学习在线平台,满足职业院校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学院重视对高质量技能人才的教育和研究,精益求精,对“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技术标准、结构优化、平台建设、成果应用、服务社会等多环节、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化自信,创新“工匠育人”

  学院依托黑龙江省画院非遗文化研究院健全和完善非遗大师工作室打造品牌教育,促进非遗成果转化,助推职业院校服务地方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风俗的缩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学院重视并发挥非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助推作用,鼓励师生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结合时代元素,在内容、载体、形式、手段上对非遗文化及技艺进行创新创作,设计并研发符合市场需求、契合时代审美的非遗衍生产品,推动非遗文化基因与当代艺术文化生活相适应,推进非遗作品向产品、商品转化,从而以非遗商品化、市场化开发促进非遗活态传承,实现非遗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双赢”;联合黑龙江省文化厅非遗处共同举办非遗展示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呈现地方文化魅力,提升非遗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其与地方文化产业乃至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并以之反哺非遗传承教育,为更好地开展非遗教学和研究工作助力。

编辑: 冯志远

“黑龙江大工匠”走进学院传承工匠精神

2019年6月14日,黑龙江省各领域十位“龙江工匠”代表和十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走进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传承工匠精神。

关闭